苍梧县的历史
秦始皇南取百越,置南海、桂林、象郡3郡。县地属桂林郡。汉初赵佗并桂林、象郡称 南越国,并封其宗人赵光为苍梧王,治广信。
汉 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)置广信县(今苍梧县及梧州市全境),县治广信城(今梧州市)。元封五年(公元前106),置猛陵县(今人和镇、岭脚乡地),县治猛陵(今人和镇孟陵村)。广信、猛陵两县隶苍梧郡。郡太守驻广信县(今梧州市),元封五年(公元前106),刺史部治所由赢[阝婁]移驻广信县。
三国 吴孙皓天纪四年(280) ,由广信县分置新宁县(今大坡镇、广平镇地),县治大城村(今大坡镇城村)。隶苍梧郡。
晋 太康元年(280),由广信县分置农城县(今龙圩镇、新地镇、林水乡地),县治农城(今龙圩镇),同年新宁县改名宁新县。东晋时农城县改名遂城县,隶苍梧郡。
南北朝 今县境内有广信、猛陵、遂城、宁新4县,同隶苍梧郡。
隋 开皇三年(583)广信县更名苍梧县。同年撤宁新县并入苍梧县。开皇十九年(599), 遂城县改名戎城县。大业三年(607)撤猛陵县并入始安郡豪静县。今县境有苍梧县、戎城县, 同隶苍梧郡。苍梧县为苍梧郡治所。
唐 武德四年(621),复置猛陵县,更名为孟陵县。孟陵县、戎城县隶藤州。贞观八年 (634)孟陵县改隶梧州。永徽(650—655)中戎城县隶梧州。天宝元年(742)戎城、孟陵两县改隶苍梧郡。光化四年(901)戎城、孟陵两县改隶桂州。苍梧县隶梧州,为州治所。
五代 唐末马殷据潭州称楚。后梁开平二年(908) 马殷据定梧州,苍梧县属楚。此时刘隐据广州称南汉,乾祐三年(950) 刘隐子刘晟发兵攻楚,取梧州,苍梧县属南汉。戎城、孟陵两县仍隶桂州,苍梧县仍隶梧州。建制不变。
宋 开宝四年(971) ,撤孟陵、戎城两县并入苍梧县。开宝六年复设戎城县,熙宁四年 (1071)撤戎城县并入苍梧县,同时戎城改名称戎圩镇。苍梧县隶梧州,为州治所。
自宋代以后至民国,今苍梧属地均无县以上行政建制。
元 设行中书省,废州郡,省下设路。苍梧县隶梧州路,为梧州路治所。
明 改路为府,苍梧县隶梧州府,为梧州府治所。
清 苍梧县隶梧州府,为梧州府治所。咸丰五年(1855),陈开、李文茂率起义军攻占梧州,改苍梧县为秀平县。义军败退梧州后复为清制。
民国元年(1912),苍梧县并入梧州府。2年,废府复县设道,苍梧县隶苍梧道(民国3年改属郁江道)。10年粤军陈炯明入梧,城内设梧州市政厅,城外各乡镇仍属苍梧县辖。11年,撤梧州市政厅,设市政工程处。13年,撤市政工程处,设梧州商埠局。16年,广西废道设行政督察区,苍梧县隶梧州区。梧州商埠局改为市政委员会。同年撤市政委员会成立梧州市政府,以原苍梧县城区三角嘴及河对面火山至高旺一带为行政区划。19年,全省设12个民团区,苍梧县隶苍梧民团区。21年4月苍梧、郁林两个民团区合并置梧州民团区,苍梧县隶梧州民团区,同年7月撤销梧州市,其辖区域划归苍梧县管辖。23年3月,以原8个民团区辖域划为8 个行政监督区,苍梧县隶梧州行政监督区。29年4月行政监督区改称行政督察区,苍梧县隶梧州行政督察区。民国38年10月隶第三区,区治苍梧县。
1949年11月25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苍梧。1950年1月10日,苍梧县人民政府成立,与梧州市分治,隶梧州专区。1951年7月梧州、玉林两个专区合并称容县专区,苍梧县隶容县专区。1958年7月复归梧州专区。1971年隶梧州地区。1983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梧州地区的苍梧县划归梧州市管辖。1984年1月苍梧县隶梧州市管辖。同年10月,改公社建制为乡建制。1988年12月,8个乡改为镇。1993年11月全部改为镇。1996年4月,龙圩镇、林水镇合并为龙圩镇。2001年,全县辖17个镇。2003年2月,行政区划调整,夏郢镇、旺甫镇、倒水镇分别划归梧州市辖3个区管辖,至此,全县辖14个镇。2005年7月23日,县内辖区调整,人和镇整建制并入岭脚镇,长发镇整建制并入京南镇。
2013年2月,根据国务院《关于同意广西壮族自治区调整梧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》,自治区对苍梧县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,具体为:划出苍梧县龙圩镇、新地镇、广平镇和大坡镇,设立龙圩区;将原万秀区旺甫镇划归苍梧县,苍梧县辖石桥镇、岭脚镇、京南镇、狮寨镇、六堡镇、木双镇、梨埠镇、沙头镇、旺甫镇等9镇。
来源:苍梧县政府网
本文关键词:苍梧县、苍梧县历史、苍梧信息网、苍梧生活网、广西信息网
【重要提醒:广西信息网所载的文/图等稿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,来源于互联网或作者自行发布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本站无心侵犯了您的版权及合法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处理!本站所载的文/图等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我们不对其科学性、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或转载所发生相关责任请自行负责。】